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總是要和別人交流,“加個微信”成了我們首選的交流方式,什么都不用看,況且在微信群、線下活動中總會有人加微信。
但不得不說,大部分人在第一步「申請好友」的時候就已經出局。原因起碼有三個:沒有誠意、沒有介紹、沒有價值
如何得體地寫好友申請信息?
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!不提其他,先舉一個小例子:你加別人好友時,有認真策劃過「好友驗證申請信息」嗎?
很多人要么用默認生成的,要么啥都不寫。
可如果連你是誰、要做什么都不知道,別人怎么會通過呢?
連幾個字都懶得介紹,怎么能表現(xiàn)出誠意呢?
通過別人分享的名片或者二維碼加添加好友,默認會生成「我是XXX」這樣的申請信息,會自動填寫申請人的昵稱,于是就經??吹较旅娴那闆r。
可問題是,初次認識的人不一定能把昵稱跟你本人對上號?。偣ぷ鞯臅r候,有次去深圳一家公司做交流,當時跟一個人聊得很投機,于是要了名片,回去后就通過手機號發(fā)起了微信好友申請。
可是當天晚上他沒有通過,第二天等了一整天,也沒有回音。第三天中午吃飯的時候,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同事。
她告訴我說,那人有加她。
她見我一臉震驚和惆悵,趕緊給那個朋友發(fā)了微信,一會功夫,我的好友申請通過了。我沒憋住,問他為什么一直不通過。
他的回應在意料之外,也是情理之中:因為我不知道你是蔣志超啊!也是,我的微信名為曹將,那時的頭像也看不出是誰,我只是發(fā)起了好友申請,并沒有注明我是**公司的蔣志超。
對于陌生人的請求,一般人還是會選擇忽視。而我,只是站在方便自己的角度去操作,完全沒考慮對方的感受,那被冷落和拒絕也是理所應當。
從此以后,我養(yǎng)成了一個習慣,發(fā)送好友申請的時候,一定注明自己是誰。網紅的昵稱都有可能對不上,更何況是常人呢。
好嘛,群名稱一長,連昵稱都看不到了……所以,如果兩個人是通過線上加的好友,驗證消息相當于第一次打招呼,連這「第一次」都不認真,我還能指望你能跟我「連接」出啥?
另外,即使是兩個人是線下見面時加的好友,為了便于別人進行備注,或者稍后處理時還能記起你是誰,還是建議寫好「好友申請」。
那「好友申請」怎么寫會更容易被通過呢?我從自己個人通過微信好友申請的方式總結了四個思路。? 找到連接橋梁
小測試:如果看到下面的好友申請信息,你會通過么,為什么?如果我看到你是通過我朋友推薦而添加的好友,當然會通過~
在線下社交場合,如果我們希望認識一個人,經常會請一個中間人來介紹,那在線上加好友時,這個規(guī)則一樣適用。
有充當中間橋梁的「牽線人」做「擔?!梗覀兏菀捉⑦B接。
? 正式身份 小測試:如果看到下面的好友申請信息,你會通過么,為什么?看到 Title 一般也會通過,哪怕可能還不夠了解,但起碼不會擔心是營銷號或者微商。
所以要加別人好友的時候,如果沒人引薦,也可以在表明自己身份的同時,用自己的企業(yè)或者品牌為自己加分。? 說清目的,道明來意
小測試:如果看到下面的好友申請信息,你會通過么,為什么?顯然這些申請也會秒過,因為可以清晰地看到加我的目的。
既然陌生人申請加好友,肯定帶有目的。
我們并不怕一個人加我們有目的,而是害怕有不可見人的目的。所以在申請加好友的時候就開門見山,直接道明來意,會更有助于對方判斷是否通過。
? 某種暗語 小測試:如果看到下面的好友申請信息,你會通過么,為什么?這兩個人我也是秒過??赡芡馊丝床惶ㄋ圆沤小赴嫡Z」嘛),我來解釋一下。
有時候在講完課之后,會有現(xiàn)場的一些聽眾來加好友,這個時候,就算每個人都寫了Title,但因為都比較相似,也不一定分得清。
但為什么這兩位朋友,我到現(xiàn)在還印象深刻呢?那是有一次我在華農給研究生院講課,因為那天嗓子特別不舒服,講課過程經常會咳。
小賈在第一排,他很細心地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一點,就找了紙杯給我倒了熱水,而且每當我喝完就立即續(xù)上。
講完課之后,微信上多了幾十個「華農研究院 張××」、「剛在華農聽您課的李××」、「秦老師好,我是華農研究生王××」……大家都很有禮貌,驗證語也都很清楚,但是由于大家都是這個格式,一下子沒法分辨出誰是誰,但是小賈多寫了一個「下午倒茶水的男生」的信息,我立即就對上了,至今都沒有忘掉。
第二個「打斷情懷」的老李是怎么回事呢?
那是我在國網上海分公司講了三天課,在最后的時候,離別之際,我說了一段非常煽情的話,但是這個老李兩次插話,提問PPT的問題,大煞風景……
我就開玩笑說「你看這位同學,總是打斷我的情懷,我都忘詞了……」后來我在去機場的路上,打開手機看到這個好友驗證,會心一笑,秒懂秒過。
所以,如果你們曾經在另外的某一些場景下引起過注意,留下過正面印象,這個也可以借用,不過注意得是「正面」的哈,如果是「負面」印象,拉黑還來不及呢。
另外要注意兩點:? 驗證語不要寫的太長,一行看不完還得點進去就太夸張了,要簡明扼要;? 不要出現(xiàn)錯誤,引起誤解或者尷尬,這是@秋葉 大叔收到過的一個驗證,這位朋友把「老師」打成「老婆」,你說該不該通過……
如果你們已經認識,好友申請通過后直接打招呼即可;
如果對方對你完全陌生,即使通過了好友申請,還得有一個得體的自我介紹。
永遠不要覺得自己跟別人有多熟,一定要有自我介紹!
此規(guī)則不僅僅適用于微信,還適用于所有社交。這就跟商務中與別人初次見面要發(fā)名片、握手一樣,屬于基本禮儀。
另外,這也是為了減少溝通障礙。
因為好友通過后,正是對方在線且對你最好奇的時間點,可謂相互認識的最佳時間段。
及時的自我介紹,可以方便對方進行備注,所以一定要請珍惜這黃金三分鐘。
那這黃金三分鐘應該如何對自己做介紹呢?
有四個建議。? 誰主動加的好友,就由誰先進行自我介紹 微信里或多或少就有這樣一些人,加你為好友后至今一句話都沒有說過,你連Ta是誰可能都不清楚……
最可惡的一種情況是,是當我主動去問的時候,反過來被問:這個時候心中真的是飄過一萬只羊駝?。?/p>
明明是你加我的好么?
? 措辭不卑不亢,內容簡明扼要。自我介紹的風格多種多樣,或賣萌,或嚴肅,因人而異。
但初次打招呼,在與對方還不是特別熟悉的情況下,還是收斂些更保險,過于夸張或許會引起不適。
另外,自我介紹切忌過長,用100字左右闡明重點就好。
最基本的是下面三個要點:「我是誰」+「我能提供什么價值」+「一點禮節(jié)性的寒暄」。
記得去年第一次加李叫獸,通過后我自己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:秋葉老師加黃鐵鷹老師,秋葉老師的自我介紹:
有人覺得上面兩個例子,要么出過書,要么寫書評,沒這些本事怎么辦?? 可以存幾條常用的自我介紹 如果你平時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,加好友比較頻繁,每次都重新打字費時費事。
那么可以寫幾條常用的自我介紹,存在手機的備忘錄或印象筆記中。
到了要用的時候,再進行局部針對性的修改。
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在好友通過后及時反應,自己也可以省事,而且可以隨著效果的測試不斷優(yōu)化自我介紹的措辭。
為什么要強調在自我介紹時注明「我能提供的價值」?因為互聯(lián)網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,最好的方式是「互換」而不是「施舍」。
兩個人連認識都不認識,剛通過好友,上來第一句就是「給我發(fā)個PPT模板」,這跟突然敲開一個陌生人家的門,問「能不能給賜我一碗飯」不是很像嗎?
這哪里是「互聯(lián)網思維」,明明就是「互聯(lián)網乞丐」啊。
而且一旦你不回復,或者告訴他網站讓他自己去下載,還要反問你:「我要是能找到還問你干嘛?
」「我關注你這么久,你連一個模板都不愿意給?
」這簡直都是「互聯(lián)網強盜」了,不,簡直比強盜還不講理啊 TOT
其實有時候來者登門求教,有禮有節(jié),有困難有需求,也都好商量,關鍵是拿著一個「互聯(lián)網連接和共享」的旗號好像就站在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制高點頤指氣使,你哪來的這份上帝視角?
不好意思,就是不愿意慣著你。
(哼~)
這個世界的法則是:你不,認識再多的人,也與你無關;
你沒有價值,加再多人,也只能去點個贊;
有實力,方有底氣。
記得一次在成都講完課,有個教聲音的老師加我好友。她先是做了自我介紹,然后說明來意:在課上看到老秦課件中一個效果非常喜歡,回去嘗試了多次一直沒有研究出來,只好貿然來請教。
非親非故請秦老師親自指導很不禮貌,那天聽秦老師講課內容很精彩,正好我自己是教聲音的,可以給秦老師的演講在聲音方面給予一些建議作為互換,不知可否?
這個時候,來者是讓人肅然起敬的,不敢怠慢?!负糜羊炞C申請」、「自我介紹」、「提供價值」這些只是一些小事,小到會經常被人忽略,或許是由于惰性,或許是意識,或許是思維慣性。
有人覺得這樣瑣碎的事不重要,但在我有限的人生經歷中,總結了一個不成熟的規(guī)律:我們經??梢詮募毠?jié)看一個人。
在職場中,不同人之間的差距體現(xiàn)在哪里?
正是在這樣的細節(jié)里啊。如何得體地加好友?工作電話應該怎么接?
辦公文件怎么整理最有效?開一次會要怎么準備,怎么記錄,結束后要怎么做?甚至于,餐桌上該怎落座?……
正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(jié)中,體現(xiàn)了一個人的「職業(yè)感」。粉絲福利:超200套PPT模板+年終總結版式指南,想要獲取的小可愛趕快如下圖給我私信關鍵詞「666」,獲取粉絲大禮包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