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現代社會還是古代社會,結婚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結婚是中國古代講究禮節(jié)的婚后雙方第一次到了洞房見面,過程中程序非常復雜復雜,從談婚論嫁、訂婚到結婚,都要完成三書六禮。
在某個時代或者在一些地方,如果這一系列的程序沒有完成,婚姻就不是婚姻的法律合理性,就會受到質疑,古代結婚儀式中的“六禮”是什么?
一、歷史背景 早在西周時代,婚姻六禮的習俗就已經出現了。
《禮記·昏禮》中記載:“昏禮者,將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廟,而下以繼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
是以昏禮納采,問名,納吉,納征,請期,皆主人筵幾于廟,而拜迎于門外,人,揖讓而升,聽命于廟,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。
”《儀禮》中也提道:“昏有六禮,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。
”
二、什么是“六禮”(
一)納采 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,女方家答應議婚后,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。
納彩是婚禮的第一步。
《禮記·昏義》曰:“納采者,謂采擇之禮,故昏禮下達,納采用雁也。
”清人秦蕙田注曰:“將欲與彼合婚姻,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,女氏許之,乃后使人納其采擇之禮。
”
值得一提的是“納采用雁也”,《儀禮士昏禮》也說“昏禮有
六,五禮用雁,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請期、親迎是也。
”“雁”為何會成為如此重要的彩禮呢?
大致有兩層含義。
一是說大雁秋去春來,不失時節(jié),意為守信;
二是說大雁飛行時老壯者居先,幼弱者隨后,不逾規(guī)矩。
《通·嫁娶篇》則曰:“用雁者,取其隨時南北,不失其節(jié),明不奪女子之時也。
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。
明嫁娶之禮,長幼有序,不逾越也。
”文學史家、北京大學教授褚斌杰先生還提出一種說法,即大雁尋找配偶從一而終,寓意男女忠貞不渝。
這個觀點和“婚姻”的內涵更為貼切和符合。
(
二)問名 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。
古代女子起名有講究,先是出生xx月時起名,即為乳名;
再是及笄(ji)之后取字,即為正式的名號。
男子的名字在納采時已經由媒人通報,故問名只問女名。
問名時仍然帶雁為禮物,且有規(guī)定的順序:“賓執(zhí)雁,請問名,主人許,賓人,授,如初禮。
”
(
三)納吉 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、八字取回后,到祖廟中進行占卜。
卜得吉兆后,再準備禮物,通知女方家,決定是否締結婚姻。
鄭玄注:“歸卜于廟,得吉兆,復使使者往告,婚姻之事于是定。
”
(
四)納征 亦稱納幣。
確定可以締結姻緣后,男方家將聘禮送給女方家,雷同于今天的彩禮。
在很多地方納吉和納征是一并進行的。
不同地方的彩禮是不一樣的,不過一般都分別有實物和金銀。
送彩禮時還要附上紅綠描金書帖,也叫“龍鳳書帖”。
帖上寫的都是一些吉利話,但有一定的程式,男方寫“素仰壺范,久欽四德,千金一諾,光生蓬壁”;
女方回帖則寫“一枝幸附,三生契合,七襄愧極,九如慶?!钡仍?。
(
五)請期 即男家選定了良辰吉日作為婚期,準備好禮物去告知女方家,以求其同意。
“請吉日將迎親,謂成禮也”。
現在人們常說的“擇日”,就是此意。
良辰吉日一般要通過占卜問神靈來確定,前往女方家告知時,依然是用雁作為禮物。
《禮儀·士昏禮》云:“請期用雁,主人辭,賓許告期,如納征禮。
”
(
六)親迎 即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。
這是六禮的最后一道程序,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。
我們今天狹義上的“婚禮”,就是“親迎”這一步。
從先秦至當今,從天子到庶人,親迎都非常隆重。
《詩經·大雅·大明》有句“文定厥祥,親迎于渭”,說的就是周文王親迎太姒于渭水之濱,《大雅·韓奕》中的“韓侯迎止,于蹶之里,百輛彭彭,八鸞鏘鏘”說的則是諸侯親迎的場景。
“親迎”這一儀式表達出兩層含義:一是由男子親自去女家迎親,表示對女方的尊重;
二是表示以后要從夫居。
親迎之后,夫妻關系才正式確定。
古代習俗中,如果沒有經歷親迎丈夫就去世,女子還可以改嫁。
但親迎之后若丈夫去世,新娘便只能從一而終了。
六禮完成,還只是新娘完成了成妻之禮,第二天還要“謁舅姑”,進行成婦之禮;
如果公婆已故,則于xx月后到家廟參拜公婆神位,是為“廟見”。